【导语】:来青岛旅游的童鞋们都对青岛的各种特色小吃赞不绝口,这些我们平时常吃的特色老味道美食都有着非比寻常的历史故事,就拿锅贴来说吧,据说是宫廷御食,这种高大上的食物开分店都开到迪拜去了~~~我们一起来膜拜一下我们身边这些美食的由来吧!
1三鲜锅贴
锅贴,一种类似于煎烙的小食,以猪肉馅料较为常见,形状一般与饺子相同,只是在烹饪的技法上略有改变。不要小看锅贴,无论从用料还是煎烙的过程来看,都十分讲究。
相传当年慈禧太后非常喜欢吃饺子,但是一旦凉了就不肯吃了,所以御膳厨房得不停煮出热腾腾的饺子,又不得不把冷掉的饺子丢掉。有一天,太后到后花园赏花闻到宫墙外传来一阵香味,于是好奇的走出宫外,看到有人在煎煮状似饺子,面皮金黄的食物,尝了一口后,觉得皮酥脆馅多汁,相当美味。后来才知道,这是御膳厨房丢弃的饺子,因为凉掉了皮粘在一块,不容易用水煮,所以才用油煎热着吃。
锅贴要做得好吃,煎的技巧十分讲究。用平底锅,略抹一层油,将锅贴整整齐齐地摆好,要一个挨一个,煎时应均匀地洒上一些水,最好用有小嘴的水壶洒水,以洒在锅贴缝隙处,使之渗入平锅底部为好。盖上锅盖,煎烙二三分钟后,再洒一次水。再煎烙二三分钟,再洒水一次。此时,可淋油少许。约5分钟后即可食用。用铁铲取出时,以五六个连在一起,底部呈金黄色,周边及上部稍软,热气腾腾,为最佳。食时,皮有脆有绵,馅亦烂亦酥,香气扑鼻,回味无穷。
推荐:劈柴院锅贴 青岛锅贴
2甜沫
甜沫,真真是老青岛人熟悉的味道。曾经,一碗甜沫,一根油条或者一个烧饼,就构成了青岛人一顿香喷喷的早餐。甜沫,正是那个年代,老青岛人不可磨灭的记忆。
虽然叫甜沫,却是咸味儿的,有关于甜沫的起源,也有很多种说法。一种说法是甜沫最早来源于一家姓“田”的粥铺救济灾民的粥,还有一种有意思的说法,说是因为每次往粥里添的东西都不同,人们每天都要问“今天填末了”?回答:添了青菜,或者添了粉丝,久而久之,这加了料的粥就有了“添末”的名字,随着时间流逝,慢慢就演化成“甜沫”了。
推荐:老梁记甜沫肉火烧 西镇纪家老甜沫
3脂渣
《周礼》中记载:“周氏八诊”之中的“渍”就是用肉炼干成一种美味食品。
早些年前相传有一老妇家中唯有一儿,为光宗耀祖,摆脱贫寒,只有让儿高中状元,但家中空无一米,又如何让儿安心读书,唯有常年为苦工,不管春夏秋冬,风雨交加老妇都拼命的干活,几次晕死过去,终于熬到儿子要赴京赶考,为给儿补补身体就买了几斤肉给儿子吃,儿子看着母亲那双粗糙的手和多年没有吃到的肉,只有泪水往下流,那还有什么胃口啊。他知道,那是母亲伟大的爱和一生最大的希望。母亲见他没有吃,就把剩下的炼干给它带上。儿子每次走累了,饿了就拿出来吃点,又每次让他精神百倍,仿佛母亲就在他身旁陪伴一样。苍天终不负有心人,高中状元,衣锦还乡,而母亲早已病逝,儿子痛苦万分。后来儿子就让下人研制母亲的做法把肉炼干制成美食,每次吃到这种肉都想起母亲,想起那位深深爱她的母亲。再后来一代代把这佳话和制作秘方流传下来了。
推荐:东李鹏程脂渣 郑庄脂渣
4鸡汤馄饨
相传汉朝时,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,百姓不得安宁。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,十分凶残。百姓对其恨之入骨,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,取"浑"与"屯"之音,呼作"馄饨"。恨以食之,并求平息战乱,能过上太平日子。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,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。
另有一种说法:冬至之日,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。道士唪经、上表,庆贺元始天尊诞辰。道教认为,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,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。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。《燕京岁时记》云:“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,颇似天地混沌之象,故于冬至日食之。”实际上“馄饨”与“混沌”谐音,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,打破混沌,开辟天地。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,只流传所谓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谚语,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。
推荐:吉云鸡汤馄饨 琴岛顺天馄饨
5酱猪蹄
酱猪蹄也叫红烧猪蹄,据说当年朱元璋为了刁难江南第一富商沈万山,提出要吃这个猪蹄。但当地加工出来的猪蹄是非常硬的,只有用刀把它切开才可食用,而在皇帝面前是不能动刀和利器的。沈万山想出一个办法,把做好的猪蹄拿回家,用小火把它焖得一直到肉非常酥软,只要轻轻一碰,就可以把它分开。因为沈万山的钱比皇帝朱元璋的钱多得多,朱元璋有心想加害沈万山,朱元璋叫沈万山请皇帝皇后吃饭。朱元璋突然指着猪蹄对他说:“这是什么菜?如果沈万山回答是“猪蹄”的话,“猪”和“朱”同音,那不就是吃皇帝的脚吗?必然冒犯了皇帝,皇帝定他个死罪也不是不可能的!这时,沈万山赶紧改口说:“这是‘万山蹄’,请皇上品尝。这样,沈万山化解了这一道生死攸关的考题,让朱元璋加害不成。而那道菜:红烧猪蹄因此改名为“万山猪蹄”。
推荐:老东镇菜馆 老转村山东菜馆